歲時

  歲時是指一個年週期自正月至十二月間,民間各種節令與習俗;與住民之宗教信仰、社會生活息息相聯。台灣地區歲時俗尚形成之主要內容,為全國性傳統信仰與農事活動結合所成的祭曆行動。本鎮一年四季,多彩多姿之歲時活動亦因此與大陸各地,尤與閩粵一帶之習俗,大通小異,今茲將本鎮之歲時活動簡述為次:

國曆一月一日 元旦、開國紀念日
國曆二月四日 立春、農民節
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,是日黎明燃放爆竹,禮天敬神,戶貼春聯,不論男女老少,皆新衣;婦女盛裝至寺廟行香,男子至親友處拜年,相見拱手道吉祥語。是日不鬥嘴,不開井,不掃地,婦女不動剪針線等。
農曆正月初二 有做客之俗,出嫁之女於此日歸寧。又有探墓厝之俗,即親人相約赴先人故處探祭獻花果。
農曆正月初四 接神,是日傍晚,備香案焚神福,供禮品,迎去蠟二十日返天庭諸神下凡人間。
農曆正月初五 為商家工廠開張之日,撤去神前供品,隔開過年時段,一切復原,工作開始。
農曆正月初九 玉皇上帝誕,家備祭品,徹夜不眠,設壇致祭,以祈平安,祭後燃爆竹。
農曆正月十五日 俗稱上元節、元宵節、燈節。到處結燈,廟多延道士誦「三界經」禮神佛,祈延壽增年;又有打燈謎射虎之戲,聽香預測年運之俗;未婚男女潛菜圃,偷蔥、跳圃以祈早獲佳婿,好婦之風。
農曆二月初二日 傳為土地公誕。
農曆二月十九日 觀音菩薩誕辰。
農曆三月初三日 為古清明,又稱三己節,俗稱三日節,為眾俗掃墓節。
農曆三月廿三日 媽祖誕,家宴賓客,極為隆重。本鎮一年三次之「籮筐會」(市集年市),盛況遠近馳名,為相沿有二百餘年之墟市。
農曆四月初八日 媽祖誕,俗稱浴佛節。
農曆四月初五日 清明節,漳俗的祖先掃墓祭拜之日。
農曆五月初五日 端午節,或稱端陽,是日戶製肉粽、大麵,果品祭拜祖先;並以蒲、艾、榕枝縛一束懸於門楣;亦有煮艾、蒲湯沐浴;又以硫黃製作香包繫於幼兒胸前以消災驅邪。又有於午時汲淨水儲瓶中,據聞可解暑熱之效。
農曆六月十五日 閩南相沿而來之半年節。祭祖祈神求平安。
農曆七月初一日 俗稱開息門,喜慶盡自此一個月避開。
農曆七月初七日 稱七巧節,或乞丐節。相傳為織女牛郎二星鵲會之期。未婚女少夜瀾致祭可獲手藝之巧。
農曆七月十五日 為中元節,家祭祖先,寺廟每行蘭孟之儀,延僧道說法,普渡眾生,祀無祀鬼神。
農曆七月三十日 關鬼門,消費市場商人,昔於此日舉行普渡祭祀,(因政府改善民俗,多統一於七月十五日祭拜)。
農曆八月初三日 灶君誕。
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元節,家備月餅,拜太陰,為團圓日。
農曆九月初九日 重陽節,家製麻糬,祭祖祈添壽,士人昔相約登高,鎮每年有敬老活動,慰問七十歲以上之長者。
農曆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。每祭祈平安。
農曆十一月八日 立冬,有補冬之俗。
農曆十二月廿二日 冬至,俗稱冬節。家戶搓東節圓,祀先禮神,並在窗戶、農具、畜舍、牛角等處粘圓子,謂之「餉耗」以示慰勞畜神,舍神;家家團圓而食謂之「添歲」,俗稱已添虛歲年。
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俗稱尾牙。為每月初二、十六祭酬神人每年最後一次設莚款待傭工夥友之打牙祭日,主要藉機示意雇傭明年去留。各廟宇封閉中門,謂神明準備回天庭述職,「封印」暫不視事。
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送神日。相傳諸神升天,故每家早起,齋戒,設牲歷焚紙符、香紙送灶君等諸神回天庭。因諸神已回天,昔年終大掃除自是日起可舉行。
農曆十二月廿五日 相傳天神下降,替代回天庭之眾神,察民間善惡,各家齋戒早起,焚香鳴炮,迎天神蒞臨。
農曆十二月廿九日
   (或三十)
除夕,家貼門神、春聯;祭祖神謂之「辭歲」或曰「做年」;入夜全家圍爐進餐,謂之「圍爐」;酒飯後長輩以紅紙包錢;分給子女、晚輩,稱為「圍爐錢」,即壓歲錢,祈晚輩來年康順,隨之徹夜不眠,燈燭輝煌,直候元旦天明,是謂「守歲」。

[ 禮 俗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