岡山鎮的地方故事

後紅後代一定 ◎余添義 整理

  「後紅仔」,在明永曆十八年(西元一六六四年),既已繪製在「台灣軍備圖」中,「後紅仔民社」五個字,在該圖台灣島右端算起約三分之一的地方,也就是現在的後紅里。

  鳳山縣志:「庚寅」甲螺郭懷一謀逐紅事覺,召士土番追殺之,盡戮從者於歐汪(歐汪即今之後紅),為台灣第一抗荷事件,顯現民族氣節。

  平埔族語中,稱溪為「阿汪」,而後紅(歐汪)與溪(阿汪)同音異字,為第一個從音的地名,且其東側的程香里有「尪公寺」,極可能與其原先平埔足所祭敗壺甕(尪與甕發音類似)的習俗有關聯,可視為一個起於平埔族的番社,再逐漸轉變成以漢人為主的「漢番交代聚落」的民社。

  今鎮長石丁玉及岡山國中校長余添義,縣府民政局長余添勇兄弟,皆後紅人氏,且火車站東遷後紅,大廈林立,誠屬地靈人傑,曾有教授路經後紅社區活動中心,一看「後紅」二字,直呼「後紅一定紅」,而心儀不已。

【參考資料:高雄縣聚落發展史】檢視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