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形景觀-岡山平原的形成

按一下可以放大呦!  岡山平原為一幼年期之海岸平原,除大小崗山為第四紀珊瑚石灰岩外,多為第四紀沖積層,土層肥厚,質地粘重,地形甚為平坦,缺乏原始輕斜,排水並不良好。平原面除少數新成河與延長河切割形成的河溝外,地面尚稱完整,在地表下不到一公尺處,亦含有貝類化石之海層露出,此乃因本區在地史中是個深幾千尺的海底,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動,陸地相對的上升,漸漸的沈積著細粒泥沙,行成厚達三、四千公尺以上的泥岩,再經過不斷的風化、侵蝕、堆積等作用,遂逐漸形成今日的地形。泥岩為第三紀層,迄今尚有噴出泥漿之處,而形成泥火山地形,加上本區地處熱帶,沿岸水溫適宜珊瑚蟲之棲身息,隨者地盤的隆起,珊瑚礁層上升為隆起石灰岩,使此一單調的平原,點綴著若干泥火山及隆起珊瑚礁地形。

  岡山海岸平原屬西部隆起海岸地形,根據地質鑽探,岡山海岸之地質為現代沖積層,表面細沙厚約十公尺,在細沙下有一層約四十公尺厚之粘土,在此層粘土下相層為化石殼及粘土層,厚度均不大。今日瀕海地區尚多為卑濕之地,沼澤甚多,大致被利用為魚塭或鹽田。海岸線平直單調,沙灘綿長,海底遠而淺,沿海砂洲、沙丘、潟湖甚為發達,根據西元一九零六年日本水道部測量圖,在岡山至左營一帶海岸,有多數感潮湖(鹹水湖)存在,截至光復止,岡山海岸之感潮湖,除興達港及左營感潮湖外,均已變成陸地,阿公店水庫完成後,阿公店溪之輸砂已絕,根據民國4849年新打港(今興達港)外海水探圖及根據52年航空測量等圖之研究分析,岡山海岸已有顯著的侵蝕現象,唯其侵蝕性尚不嚴重。

地形景觀-岡山附近的隆起珊瑚礁

  在岡山平原的泥層,也挾堅硬的珊瑚石灰岩,屺立在平野上,行如島嶼,這是過去沿岸裙礁隆起成陸地的遺跡。這些隆起珊瑚礁呈台地狀的孤山,其中以大崗山小崗山尤為顯著。

大崗山隆起珊瑚礁

登崗山處即見岡山景  位岡山東北六公里的大崗山,突出於平原上,南北長五公里,東西寬二公里,最高點312公尺,山頂有小平坦面,呈台地狀地形,自西向東緩斜,傾角約八度。平坦面以下皆成陡壁,東坡較西坡尤陡,皆屬珊瑚礁石灰岩,可作製造水泥的原料。此項珊瑚礁石灰岩之表面,本身甚少起伏,偶有淺小之陷穴。上上覆蓋紅色土及礫石層,厚約數公尺,與珊瑚礁石灰岩之間成不整合關係。

  大崗山有四條作東北-西南向之平行斷層,其中以最北方者最長,約一千二百公尺,此等斷層最大落差二十公尺,由北向楠逐漸落下成一階梯斷層構造。大崗山表面除此等斷層外,尚有切割珊瑚石灰岩之溝谷,乃因珊瑚石灰岩露出中遭受侵蝕所致,侵蝕面上堆積緒土礫石層,呈緩起伏面,其下之青灰色砂質頁岩層(即崎頂層),亦呈同一走向,只傾斜稍大,但雙方似呈整合關係。

小崗山隆起珊瑚礁

崗山隆起珊瑚礁地形  位大崗山之南的小崗山,成一台地形狀的小方山地形,所謂方山是水平岩層受風化及切割作用後形成平頂山,然後台地面頂逐漸縮小而成者。小崗山最高點達251公尺,東北至西南長2.3公里,最寬處1.6公里,山頂有珊瑚石灰岩,下層是青灰色砂質頁岩層,其地質結構大致與大崗山相同。小崗山之珊瑚石灰岩呈東北-西南走向,東向緩傾,但並非一傾動地塊,而係一小透鏡狀珊瑚石灰岩,地層摺皺後再受侵蝕作用而成現狀者。